读书笔记:《毛泽东选集-实践论》
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
马克思主义者认为,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。只有在社会实践中,人们达到了思想中预想的结果,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。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达到思想中预想的结果,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世界的规律性,如果不合,就会在实践中失败。人们经过失败之后,也就从失败中取得教训,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客观世界的规律性,人们就能变失败为成功,所谓的“失败是成功之母”,“吃一堑长一智”就是这个道理。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,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,排斥一切否认实践的重要性、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。
认识的过程
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:认识过程中两个阶段的特性,在低级阶段,认识表现是感性的;在高级阶段,认识表现是理性的。但任何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阶段,感性和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,但又不是互相分离的,它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。
感性阶段
人们在开始实践的过程中,只能看到各个事物的表面现象,看到各个事物的片面,看到各个事物的外在联系。这叫认识的感性阶段。在这一阶段中,人们还无法对实践的事物造成深刻的概念,做出合乎逻辑的结论。
理性阶段
随着实践的继续,使人们在实践中产生感觉和印象的东西重复了多次,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起了一个认识过程中的突变,产生了概念。概念这种东西不再是事物的表面、事物的片面、事物间的外在联系,而是事物的本质、事物的全体、事物的内在联系了。在这一阶段,认识表现为理性的。
要完全的反映整个事物,反映事物的本质,反映事物的内在规律性,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,将丰富的感觉资料加以去粗取精、去伪存真、由此及彼、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,造成概念和理论的系统。就必须从感性认识跃迁到理性认识。
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,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为理论认识,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。
实践
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,只是把它空谈一阵,束之高阁,并不实行,那么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。认识始于实践,经过实践得到的理论的认识,还要再回到实践中去。
认识的能动作用,不但要表现与从感性的认识到理性的认识之能动的飞跃,更重要的是还需要表现于从理性的认识到革命的实践这一个飞跃。抓着了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,必须把它再回到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去,再回到生产的实践、革命的阶级斗争的实践以及科学实验的实践中去。这就是检验理论和发展理论的过程,是整个认识过程的继续。
人类的历史告诉我们,许多理论的真理性是不完全的,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了它们的不完全性。许多理论是错误的,经过实践的检验而纠正其错误。斯大林说得好:”理论若不和实践联系起来,就会变成无对象的理论,同样,实践若不以理论为指导,就变成了盲目的实践。“
然而在实践中,人们原定的思想、理论、计划、方案,毫无改变的实现出来的事是很少的,这是因为人们在实践的过程中,常常受到许多限制。原定的思想、理论、计划、方案部分地或全部地不合实际,部分错了或全部错了的事,都是常有的。许多时候经过反复失败很多次,才能纠正错误的认识,才能达到和客观过程的规律性相符合,因而才能得到主观的东西改变为客观的东西,即在实践中得到预想的结果。
根据一定的思想、理论、计划、方案以从事于变革客观现实的实践,一次又一次地向前,人们对于客观现实的认识也就一次又一次地深化,客观现实世界的变化运行永远没有完结,人们在实践中对于真理的认识也就永远没有完结。通过实践去发现真理,又通过实践去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。从感性认识而能动的发展到理性认识,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实践,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。实践、认识、再实践、再认识,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,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个循环的内容,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。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全部认识论,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。